四年级

带谐音的歇后语四年级

| 点击:

【www.hnjzgkzyc.com--四年级】

是汉语的一种特殊文字形式。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,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,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。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带谐音的,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!

大葱拌豆腐——一清(青)二白

咸菜煎豆腐——有言(盐)在先

外甥打灯笼——照旧(舅)

嘴上抹石灰——白说(刷)

精装茅台——好久(酒)

猪八戒拍照——自找难堪(看)

怀里揣小拢子——舒(梳)心

小苏他爹——老输(苏)

四两棉花——谈(弹)不上

梁山泊军师——无(吴)用

空中布袋——装疯(装风)

宋江的军师——无用(吴用)

老太婆上鸡窝——笨蛋(奔蛋)

卖草帽的丢扁担——留神(留绳)

哥哥不在家——少来(嫂来)

外甥打灯笼——照旧(照舅)

雨打黄梅头——倒霉(倒梅)

半两棉花——免谈(免弹)

秃子打伞——无法无天(无发无天)

矮子过渡——安心(淹心)

马店买猪——没那事(没那市)

腊月天气——动手动脚(冻手冻脚)

父亲向儿子磕头——岂有此理(岂有此礼)

公共厕所仍石头——引起公愤(引起公粪)

反穿皮袄——装佯(装羊)

孔夫子搬家——净是输(净是书)

孕妇走独木桥——铤而走险(挺而走险)

外婆死了儿子——无救(无舅)

老公拍扇——凄凉(妻凉)

秀才的毛巾——包输(包书)

乌龟爬门槛——但看此一番(但看此一翻)

针尖尚挑毛巾——不足为奇(不足为旗)

钝刀破竹——想不开(响不开)

电线杆上绑鸡毛——好大的胆子(好大的掸子)

磕瓜子磕出臭虫——什麽人都有(什麽仁都有)

灯草打鼓——不想(不响)

灯草拐杖——做不了主(做不了拄)

盐店里谈天——闲得没事做(咸得没事做)

张天师过海不用船----自有法度(自有法渡)

隔窗吹喇叭——名声在外(鸣声在外)

龙王爷搬家——厉害(离海)

老九的兄弟——老实(老十)

空棺材出葬——目中无人(木中无人)

王八中解元——规矩(龟举)

六月里戴手套——保守(保手)

生花生——--非吵不可(非炒不可)

皮匠不带锥子——真行(针行)

何家姑娘嫁给郑家----正合适(郑何氏)

和尚的房子——庙(妙)

河边洗黄莲——何苦(河苦)

盲人戴眼镜——假聪明(假充明)

做梦变蝴蝶——想入非非(想入飞飞)

猴子学走路——假惺惺(假猩猩)

精装茅台——好久(好酒)

蜘蛛拉网——自私(自丝)

瞎子背瞎子——忙上加忙(盲上加盲)

万岁爷流鼻血——正红(朕红)

打破沙锅——问到底(纹到底)

西瓜地里散步——左右逢源(左右逢圆)

脱了旧鞋换新鞋——改邪归正(改鞋归正)

麻布袋草布袋——一代不如一代(一袋不如一袋)

碗底的豆子——历历在目(粒粒在目)

卖布不带尺——存心不良(存心不量)

穷木匠开张——只有一句(只有一锯)

砖窑里失火——谣言(窑烟)

灯盏无油——枉费心(枉费芯)

钟馗嫁妹——鬼混(鬼婚)

粪船过江——装死(装屎)

黏窝窝掺黄莲——一年一年的苦(一黏一黏的苦)

药铺里开抽屉——找玩(找丸)

癞虾蟆跳水井——不懂(噗咚)

唱戏的骑马——不行(步行)

炒咸菜不放酱油——有言在先(有盐在先)

吃饺子不吃馅——调皮(挑皮)

从河南到湖南——难上加难(南上加南)

打灯笼搬石头——照办(照搬)

大水冲走土地庙——留神(流神)

耕地里甩鞭子——吹牛(催牛)

孩子的脊梁——小人之辈(小人之背)

航空兵翻筋斗——颠倒是非(颠倒试飞)

1. 哥哥不在家——少来。(嫂来)。

2. 外甥打灯笼——照旧。(照舅)。

3. 雨打黄梅头——倒霉。(倒梅)。

4. 半两棉花——免谈。(免弹)。

5. 秃子打伞——无法无天。(无发无天)。

6. 矮子过渡——安心。(淹心)。

7. 马店买猪——没那事。(没那市)。

8. 腊月天气——动手动脚。(冻手冻脚)。

9. 父亲向儿子磕头——岂有此理。(岂有此礼)。

10. 公共厕所仍石头——引起公愤。(引起公粪)。

11. 反穿皮袄——装佯。(装羊)。

12. 孔夫子搬家——净是输。(净是书)。

13. 孕妇走独木桥——铤而走险。(挺而走险)。

14. 外婆死了儿子——无救。(无舅)。

15. 老公拍扇——凄凉。(妻凉)。

16. 秀才的毛巾——包输。(包书)。

17. 乌龟爬门槛——但看此一番。(但看此一翻)。

18. 针尖尚挑毛巾——不足为奇。(不足为旗)。

19. 钝刀破竹——想不开。(响不开)。

20. 电线杆上绑鸡毛——好大的胆子。(好大的掸子)。

21. 磕瓜子磕出臭虫——什么人都有。(什么仁都有)。

22. 灯草打鼓——不想。(不响)。

23. 灯草拐杖——做不了主。(做不了拄)。

24. 盐店里谈天——闲得没事做。(咸得没事做)。

25.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——自有法度。(自有法渡)。

26. 隔窗吹喇叭——名声在外。(鸣声在外)。

27. 龙王爷搬家——厉害。(离海)。

28. 老九的兄弟——老实。(老十)。

29. 空棺材出葬——目中无人。(木中无人)。

30. 王八中解元——规矩。(龟举)。

31. 六月里戴手套——保守。(保手)。

32. 生花生————非吵不可。(非炒不可)。

33. 皮匠不带锥子——真行。(针行)。

34.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——正合适。(郑何氏)。

35. 和尚的房子——庙。(妙)。

36. 河边洗黄莲——何苦。(河苦)。

37. 盲人戴眼镜——假聪明。(假充明)。

38. 做梦变蝴蝶——想入非非。(想入飞飞)。

39. 猴子学走路——假惺惺。(假猩猩)。

40. 精装茅台——好久。(好酒)。

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文字形式。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,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,象谜面,后半截是解释、说明,象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文字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称它为。

最早出现“歇后”这一名称是在唐代。《旧唐书.郑綮列传》中就已提到过所谓“郑五歇后体”(一种“歇后”体诗)。但它作为一种文字形式和文字现象,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。如《战国策.楚策四》:“亡羊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意思就是说,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,还不算太晚。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。

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,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,耐人寻味,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。古代的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,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。如钱大昕《恒言录》所载:“千里寄鹅毛,物轻人意重,复斋所载宋时谚也。”这类,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。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hnjzgkzyc.com/xiaoxuezuowen/117937.html